第五十七节 信件[2/2页]
“我写的是……”邓名把信的内容复述给部下们听。
他在信中首先提到了自己和其他十七个勇士,然后声明自己就是搅乱东川和昆明的人。具体行动并没有写得详细,有些内容还是打算保密的。写得模模糊糊更好,就让收到信的那些满清衙门去猜吧,得知昆明大火,肯定会好奇心发作,说不定还会瞎猜,想像得比实际情况更加神奇。
中途下马休息的时候,邓名对武三和吴三说:“你们的名字太简单了,比如武三、吴三这种名字,天下重名的不知道有多少,有朝一日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种名字不容易让人记住。”
“卑职本来想以后要跟先生学认字的,那时候就可以给自己起个名字了。”武三趁机向邓名要求道:“那就请先生帮我起个名字吧。”
“好吧,”邓名今天的心情非常愉快,就问武三道:“你有什么样的志向、愿望?”
“我的志向,”武三琢磨了一下,回答道:“卑职的志向就是保得先生平安。”
“不好。”邓名现在常常受到别人的恭维,不过总这样恐怕会变得糊涂起来,他还是要尽力保持自知之明:“应该立志保卫天下的平安才对啊。”
“先生说的是,那卑职以后就以保天下平安为志。”
“嗯,那你就叫武保平吧。”
“谢先生赐名。”武保平顿时喜笑颜开。
“卑职的志向也是一样的。”吴三看得眼热,也急忙赶到邓名身边叫道。
“你们俩的名字本来就差不多,新的名字还一模一样可不太好!”邓名摇头道:“你换个志向吧,或者说,你有什么愿望吗?”
吴三认真地想了想,答道:“卑职听说江南那个地方很好,不但气候好,吃的也不比四川差,还有大海和许多海产,若是将来天下太平了,卑职很希望能去江南终老。”
“其实四川的物产一点不比江南差,不过四川确实没有海产。”邓名想了想:“江南有一个地方叫吴,还有一个地方叫越,都是非常美丽又非常富饶的地方,你姓吴,就叫吴越望吧。”
其他没有大名的几个卫士也纷纷挤上来,嚷嚷着要邓名一视同仁,邓名也帮他们起了名字。
好不容易等邓名给大家起完名字,等得不耐烦的李星汉和周开荒同时问道:“那封信的事还没有讲完,信的后面还写了些什么?”
“还有一段是挑战书,”邓名笑道:“我说的是……”
……
昆明城内的气氛极其沉重,由于没有集中人力救火,昆明的城区毁坏了一部分,连城楼都被烧掉了两座,大火一直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熄灭,直到下了一场大雨。
驻扎在城内的一万清军被大火卷去了两千,这些都是吴三桂和洪承畴的精兵;城南的三万西营尽数逃走,吴三桂的心都要碎了;而城北的五万兵马在混战中损失了上千,随后在败退中又被西营追杀了好几千。本来城内外接近十万的大军,现在只剩原来的一半。
数日前昆明的清军还趾高气扬,赵良栋也雄心勃勃,打算穷追李定国,哪怕深入缅甸也在所不辞。而现在五万清军士气低迷,军营里看不见任何笑容,赵良栋也暂时不用出征了。现在昆明的重要工作就是设法征粮,储备的粮草被烧了,放在营外的军粮只够大军数日所需。
虽然从城南各营翻出了一些西营降军没来得带走的粮食,但这对吴三桂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他知道征粮工作肯定不会顺利,之前吴三桂已经仔细征收过了——他怕民间有粮食会帮助散布在云南各地的残余明军;而且昆明的大火震动方圆百里,附近的百姓害怕发生大战,都尽可能地远远逃离了昆明。那些逃走的西贼,他们洗劫了沿途的清军驿站和小仓库,吴三桂因为缺乏军粮还无法派兵去追击他们。
把清军将领召回来后,所有的人都说他们根本没有接到洪经略的命令,而是有一队吴三桂的亲卫持着令箭来传达的命令。这些将领一对口供,发现他们接到的命令都一样,全是“便宜行事”。
一开始吴三桂还不信,甚至大发雷霆,但人人都这么说,由不得他不信。
第二天,吴三桂忙着整顿部队,同时继续寻找有关的线索——他和赵良栋彻底酒醒以后,觉得那个保宁千总十分可疑。据亲卫报告,保宁千总那队人进城来的时候一共有十八个,城北众将也说有十几个骑兵给他们传令,戴剑雄的一个部下更出来作证,他当时数了一下人数,确实是十八个没错。
吴三桂和赵良栋两个人此时最想见到的就是洪承畴,以便问问他都了解到什么情况。但这老头子就像是人间蒸发了,始终不见踪影。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曾经跟着洪承畴去救火的亲卫,他们说最后见到老头子的地方是粮库。这几个亲卫看到火势太大,或是从粮库逃走,或是去执行命令但根本没回去,而跟在老头子身边的那几个同样没有音讯。
吴三桂和赵良栋都起了不祥的预感,等大雨过后火焰熄灭,吴三桂就派了一队士兵,押着那几个临阵脱逃的洪承畴亲卫去粮库找人,不过一直找到第三天也没有找到洪承畴。
第三天早上,吴三桂又接到一份报告,他的亲卫从西城城楼的守卫那里查明,就在大爆炸发生前不久,有一队武装骑兵出城去了,手里拿着吴三桂的亲卫腰牌以及吴三桂的令箭,守卫的军官当时数了人数,正好十八个人。吴三桂和赵良栋仔细盘问了这几个守城官兵,确认领头的那个家伙十有八九就是保宁千总李名,这队人的装束也和城北众将的描述相当吻合。
搞清楚来龙去脉以后,吴三桂气得七窍生烟,止不住破口大骂。多半东川失火也和这个家伙有关系吧?一路烧到了云南的边上,凑巧有个笨蛋亲卫在那里打听消息,把他当成自己人引进昆明城里。这厮点了火以后,杀了吴三桂的人,又抢了令箭混出城,到各营假传命令!这贼,休要落到我吴三桂的手里!
“恐怕大帅去建昌的人也是他伏击的。”等吴三桂骂完,赵良栋低声说道。现在回想起来,那保宁千总对建昌一战的叙述怎么看都值得怀疑,但如果他就是袭击者,那一切就能解释得通了。
“狗贼!”吴三桂拍案大怒,到现在洪承畴还没有找到,看来也是凶多吉少。
“大帅,”这时一个亲卫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捧给吴三桂:“急报,说是您的一个亲卫让驿站送来的。”
第五十七节 信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