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伐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节 算账[2/2页]

    李来亨顿时面红耳赤,大叫道:“不买就没有了!”

    虽然身在敌营,虽然李来亨已经显得非常激动,周培公却面无惧色,哼了一声:“虎帅手握重兵,却厉声恐吓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未免有损虎帅的大将风范。”

    邓名知道李来亨肯定斗不过周培公,就再次插嘴道:“明人不说暗话,今天周先生到底想做什么?”

    见邓名正如他预料的那般,没有为了这一万八千两金子就翻脸不认人,周培公精神一振,轻轻一摇扇子:“听说提督在南京城下被梁化凤击败了?此事可是真的?”

    “当然不是真的。”邓名摇头道:“他是自吹自擂罢了。”

    当初听说郎廷佐被邓名擒获后,周培公惊骇之余,忍不住庆幸自己的正确的抉择,没有与邓名为敌而是进行交易。但张长庚就对此存疑,觉得郎廷佐身处万军之中,不应该被邓名轻易抓到。周培公马上就用邓名曾当着张长庚的面击杀胡全才做论据,但张长庚并没有被立刻说服,反而立刻开始询问郎廷佐被俘的时候,蒋国柱是不是就在旁边?这种奇怪的反应和联想让周培公莫名其妙,始终不能理解。随后又有更多的消息传来,张长庚才算相信邓名是真的冲入万军之中,把郎廷佐抓走了,也开始大肆庆祝,还狠狠地夸奖了周培公一番,第二次称他为“吾之子房”。

    等南京之战落下帷幕后,周培公又对张长庚感叹梁化凤的武勇:虽然只是挫败了邓名的先锋,但梁化凤能够力斩身处邓名军中的叛徒郎廷佐,并在邓名的压力下消灭明军内应管效忠,力保南京不失,这还是相当了不起的。起码和吴三桂、赵良栋一比,梁化凤的表现就很抢眼了,更比武昌这边要强得多。

    可张长庚再次表现出了对战报的怀疑态度,当时周培公争辩说:“两江总督叛变、被杀,这是蒋巡抚的奏报,还能有假?”而张长庚不为所动,而是高深莫测地说了一声:“巡抚的报告,不能说明真假。”

    张长庚认定梁化凤和蒋国柱的战报有水分,但既然大部分朝廷官员都有和周培公类似的想法,那如果再让邓名把湖广搅得大乱,那朝廷一比照力挽狂澜的蒋国柱和梁化凤,就会觉得张长庚无能了。

    “实不相瞒,张巡抚也想自吹自擂一番,”看上去周培公好像不打算继续绕圈了,他对邓名说道:“还望提督行个方便,那这两万两黄金嘛,就当是张巡抚自掏腰包,替这一路上的府县赎城了。若是提督还不满意的话,我这次正是奉巡抚大人之命,到湖北来全权负责防御事宜,贵军沿途的粮草都包在我身上好了,保证不会短少了提督所需。”

    李来亨、任堂他们都面色一松。从这几天的讨论看来,邓名对攻打这些府县并没有什么兴趣,既然清军如此懂事,那对明军来说也是两全其美。

    “不行,”没想到邓名立刻摇头:“欠的钱,我现在虽然没有,但是可以打欠条,以后一定还上,只要公平合理,就是付利息都可以;以前和张巡抚说过,只要缴纳赎城费,我就不动武昌周围,这个协议依然有效,但湖北其他的府县不在协议中,我不能保证此事。”

    其他卫士又露出疑色。就在周培公抵达前,邓名还说只要清军付粮草,就不必攻城。周培公挑明来意后,李来亨他们都觉得运气太好了,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一般,怎么邓名又反悔了?

    在场的众人中,表现得的最平静的就是周培公。他认为这是邓名打算讨价还价,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于是不慌不忙地说:“学生诚心实意地想与提督和平相处,提督这样说未免也太没有诚心了。好吧,学生也不怕提督抬价,一切都和提督明说吧。只要提督不在湖北继续攻城掠地,巡抚大人升任湖广总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学生也能捞个武昌知府坐坐。”

    本来的武昌知府已经被张长庚处死了,罪名当然是私通明军,意欲献城,除了大量与闯营商议献城的书信来往外,张长庚还找到了他私刻岳州副将印信给李来亨的证据。

    “等到巡抚大人当上了总督,学生成了武昌知府,提督以后在湖广办事不是方便很多吗?帮助巡抚大人和学生,对提督有百利而无一害。”周培公满怀信心地说道:“巡抚大人已经和学生说过了,提督想要什么都可以谈,多少粮草都好说。”

    说完之后,周培公就心平气和地等着邓名开价。他觉得自己的建议很有诱惑力,邓名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我兵临南京城下以后,管效忠和蒋国柱是一伙儿,给了我五十万两银子,要我退兵。同时他们要郎廷佐的人头,答应事成后再给我一百万两银子;梁化凤和郎廷佐是另外一伙儿,也给了我五十万两银子,要我退兵。还要求我给他们五天时间去收拾管效忠和蒋国柱,同样答应给我一百万两银子的谢礼。”

    刚才周培公不等邓名问,就自动说出了张长庚希望升任总督的目的,显出一副坦承的样子,好像已经把所有的底牌都摊出来了——这也是邓名猜测的张长庚的底牌。一开始邓名推三阻四,确实是为了漫天要价。乍一听到周培公的话,邓名心里一喜,觉得事情已经明了,可以讨价还价了。但转念一想,忽然感到事情有些可疑,周培公不会这么老实。邓名看过很多商战和谍战的电影,里面很多一脸厚道的人,都会像今天的周培公一样做出推心置腹的样子,但真正目的却是更好地隐藏底牌。

    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邓名压下商谈价格的冲动,把南京的两派与自己的交易源源本本地告诉了周培公,后者也是听得目瞪口呆。

    “蒋巡抚和梁提督后来怎么会杀了郎廷佐和管效忠呢?”周培公从震惊中缓过劲来以后,急忙追问道。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周先生可以回去与张巡抚商议一下,我反正猜不出来原因。”邓名悠闲地喝了一口茶水。今天开始谈判以来,他首次感到掌握了主动权。

    “提督为何要把这种机密要事告诉我?”周培公心念一转,感觉邓名不会这么好心,把这种秘密吐露出来却无所图,试探着问道:“难道是提督想要巡抚大人帮忙,把此事上报给朝廷么?”

    “当然不可能,就算我提出这种要求,张巡抚又该怎么向北京解释是从何得知的呢?”

    周培公本来也就是试探而已,听到邓名的话后在心里暗暗点头,追问道:“那提督为何告诉学生此事?”

    “对我没有任何好处,但对蒋国柱和梁化凤倒有很大害处。”邓名解释道:“不管我说什么,贵方的朝廷和其它各省的官员都不会相信。但张巡抚却不一样,张巡抚虽然不能往上报,但可以说有这种流言;除了张巡抚,我也会有机会就说一说这件事,渐渐的这股风声就会传开,而贵方的朝廷说不定就会将信将疑;再说,蒋国柱和梁化凤也会有仇敌吧,他们也能利用这件事,寻找各种蛛丝马迹来给郎廷佐、管效忠翻案,让蒋国柱和梁化凤不得好死。”

    周培公一愣:“提督这么恨蒋国柱和梁化凤么?”

    “恨?不,我一点不恨他们。”邓名哈哈一笑。

    “那提督为何?”周培公心中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感到自己好像正一步步走进邓名的陷阱。

    “因为他们没有事先通知我。”邓名答道:“他们不但打着我的名义随便地做事,而且事后也没有付钱,还毁约赖掉了答应给我的一百万两银子。”

    “哦。”周培公若有所思。

    “好吧,我们从头再来。”邓名放下茶杯:“张巡抚让周先生前来,到底都要让我做什么?还打算用我的名义干些什么?”

第十四节 算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