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辽东雄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七回 真正的打大仗[2/2页]

    “哈哈哈……”杨承应哈哈大笑,“什么都瞒不住你。”

    此话一出,孙元化、宋应星和汤若望都凑过来。

    他们也好奇起来。

    杨承应笑道:“其实很简单,这里有整个东北都缺少的锰矿。”

    “锰矿?”宋应星等人都微微皱眉,没听说过。

    “其实你们都见过。”

    杨承应提醒道:“我们看到的很古老的陶器,上面一层黑色,就是锰矿的一种。”

    众人思索着,已经有了眉目。

    杨承应继续道:“这种矿多在南方,比较集中的有八个地方。其中东北只有一处,那就是朝阳县。”

    茅元仪眼前一亮,他是南方人。

    “锰矿,是钢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杨承应说道:“有了它,我们可以炼出更优质的铁。这些钢铁,反过来让蒸汽机更加耐用。”

    这么一说,大伙儿都懂了。

    就和钨矿一样,有了钨矿可以制造更坚硬的刀头,让金属部件的切割更容易。

    有了锰矿,肯定对于制铁意义更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非常的重要。”

    杨承应等他们稍微缓过神来,再说道:“那就是河道的治理。想要治理大凌河,就得治本。”

    大凌河流经建昌县、朝阳县、北宁府、锦州等地,是十分重要的灌溉资源。

    同时也是重要的河道。

    但是,由于蒙古人住在这一带,砍伐树木用于互市贸易。

    导致朝阳县及其上游,都出现了荒漠化情况。

    一到下雨的季节,泥土大量入河。

    阻塞河道,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隐患。

    兴办钢铁工业,治河,继续压迫蒙古人的生存空间,稳住喀喇沁和察哈尔众蒙古部落等。

    可谓是一箭数雕。

    “原来经略深谋远虑,已经想了许多。”

    茅元仪不是拍马屁,而是由衷佩服。

    杨承应笑道:“别这样夸我,我只是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黄得功抬头看了眼天色,低声对杨承应道:“时间不早了,是不是就地安营扎寨?”

    “好。”

    尽管太阳还在天上,杨承应却同意了。

    因为跟着大量的老百姓,他们可不是军人,做不到令行禁止。

    这次出来,北宁府做了充足的准备。

    数千头骡子,几千辆马车,一趟接着一趟的运。

    前头的队伍走走停停,后面的车队往还不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百姓们看到这么多的粮食运输,也很安心。

    随队的安抚官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人手一个木碗,碗里用一点羊肉泡的汤,一手捏着饼,也是用羊油烙的死面饼,放了两天硬邦邦。

    可百姓们吃得高兴极了,烙饼两口吃进肚子里,然后再来一张。

    他们大多是逃难来的。

    听说辽东分地,这才拖家带口来了。

    来了之后,才发现地快没了。

    他们愁坏了。

    没想到,经略亲自带他们去开垦土地,这日子有了盼头。

    朝阳县这个名字真好!

第六百七十七回 真正的打大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