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掐准时机[2/2页]

    到四月中旬,英国皇家海军已能确定,公海舰队的三艘战列巡洋舰正在进行改造,不久之后就将成为破交舰。由此,英国皇家海军不难判断出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意图,即在掌握了部分制海权之后,开始对英国进行战略封锁,切断英国的海上航线,使英国无法从外界获取战争物资。

    对英国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勒在脖子上的绞索。

    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收紧这条绞索,英国就将窒息而亡。

    更加严峻的是,在没有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英国根本无法破解这个难题,或者说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国打破交战的唯一办法,就是获得绝对制海权,让公海舰队的破交舰无法离开港口。

    这就要求英国皇家海军打得更积极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杰利科辞职的主要理由,因为杰利科知道,大舰队很难在一场海战中击败公海舰队,反而有可能在海上决战中败给公海舰队,从而彻底失去夺取绝对制海权的机会。

    当时,有这个认识的不仅仅是杰利计,而是绝大部分皇家海军的将领。

    问题是,如果大舰队龟缩在斯卡帕湾不出来,公海舰队就将〖自〗由进出北海,那些破交舰就将毫无阻拦的深入北大西洋。

    显然,打不打不是由皇家海军决定的。

    四月下旬,另外一件事情促使英国皇家海军尽快采取行动。这就是,经过近两个月的休整之后“柏林、,号再次驶离威廉港,在公海舰队的掩护下进入北海,开始了第二次破交作战行动。

    这次,指挥“柏林”号的不是冯承乾,而是施特朗上校。

    在冯承乾的推荐下,施特朗成为了“柏林”号的舰长,并且肩负起了第二次破交作战行动的使命。

    与上次出港不同,这次“柏林”号是在公海舰队的掩护下进入北海的。

    冯承乾的意图很明确,如果大舰队前来拦截,就与大舰队进行决战,不然就护送“柏林”号离开北海。

    大舰队确实离开了斯卡帕湾,但是没去拦截“柏林”号。

    三天后“柏林”号从法罗群岛东面离开了北海,公海舰队也在三天后回到威廉港,而大舰队则在五月一日回到斯卡帕湾。

    五月四日,在经过短暂休整之后,公海舰队再次出港。

    这次行动,依然由冯承乾策划。

    虽然没有情报表明大舰队将搜寻追击已经进入北大西洋的“柏林”

    号,但是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获得了“虎”号战列巡洋舰。如果由贝蒂指挥大舰队,冯承乾就有理由相信,他会率领大舰队出来决战。

    不管怎么说,大舰队在实力上依然强于公海舰队。

    关键就是,贝蒂有没有率领大舰队出来决战的决心。

    当然,公海舰队的这次行动与地面战场也有关系。四月底,冯承乾就收到消息,鲁登道夫已经策划好了新一轮进攻,最迟在五月十日就会发动。如果一切顺利,鲁登道夫将在五月底取得重大胜利。德军在东线的进攻打得越猛,俄国的处境就越凶险,英国就越发需要在海洋战场上挽回局面。

    此外,西线也不平静。

    虽然法金汉听从了德皇的吩咐,让西线德军处于防御态势,但是在战术上,法金汉打得并不被动。仅在四月份,西线德军就发动了六次规模有限的战术进攻,有效迟滞了英法联军的进攻准备工作。在四月二十四日,德军还在凡尔登地区围歼了十多万法军,差点导致法军总司令霞飞下台。

    显然,短期之内,英法联军不大可能在西线发动战略进攻。

    这些因素,都迫使英国必须在海洋战场上采取行动,而最有效的行动就是通过一场决战击败公海舰队。

    冯承乾在这个时候率领公海舰队出港,就是要给英国皇家海军这个机会。

    当然,到底是谁打败谁,还要等到战斗结束之后。

    那么,大舰队会出来决战吗?

    事实上,早在四月底,贝蒂就提出与公海舰队决战,但是遭到博纳一劳与战争大臣基钦纳的坚决反对。两人都认为,与公海舰队决战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而且英国的重点是在西线战场、以及即将开辟的地中海战场上。当时,基钦纳甚至提出,应该抽调部分主力舰去地中海。

    现在,公海舰队主动找上门来,大舰队还能龟缩在港口里面吗?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掐准时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