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各打各的[1/2页]

    德俄开展,无疑对〖中〗国瞧响了警钟。

    虽然按照冯承乾与德皇达成的协议,在击败〖日〗本之前,〖中〗国不需要想红俄宣战,也就不需要与红俄作战,加上法国迅速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两线作战,所以在德俄相互宣战之后,〖中〗国并没有向红俄宣战,但是谁都知道,如果德俄战争僵持下去,〖中〗国肯定得兑现承诺。如此一来,就得尽快战胜〖日〗本,不然到时候〖中〗国就得两线作战,也就无法保证迅速战胜〖日〗本了。

    八月三十一日,冯承乾离开北京,返回青岛海军司令。

    在他离开这段时间,〖中〗国海军调整了编制,特混舰队该组为西太平洋舰队,而之前留驻海南岛的舰队组建为南海舰队。此外,还仿照美国海军的方法,组建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严格说来,航母战斗群才是基本建制单位,每一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固定的指挥官与指挥体系。只是在作战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多支航母战斗群组成舰队,并且由各舰队司令部根据情况增派或者抽调战舰。在作战行动中,舰队司令部是策划与指挥海战的基本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海军司令部的负担大大减轻,舰队的作战效率也有所提高。

    说得简单一点,以航母战斗群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舰队不再固定配属在某一地区,也不固定由某一个舰队司令部指挥,而是由海军司令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作战的时候再分配给战区所在的舰队司令部。

    显然,这种编制与指挥体系更加灵活。

    在此期间,〖中〗国海军还发起了“海峡行动”即派遣舰队前往朝鲜海峡,阻止〖日〗本向朝鲜出并。

    只是,这次行动并不顺利。

    六月底,〖日〗本陆军发动了攻打朝鲜的作战行动。虽然联合舰队遭到重创,但是侥幸逃脱的航空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军在六月二十九日登陆釜山,到七月四日就占领了整个釜山地区。七月七日,特混舰队离开青岛港,开往朝鲜海峡,准备拦截前往朝鲜的〖日〗本舰船。可惜的是,特混舰队没有进入朝鲜海峡,在济州岛东北遭到了〖日〗本岸基航空兵的突然袭击。虽然战斗中,防空巡洋舰上的雷达及时发现了日军机群,三艘航母搭载的战斗机也及时升空,击落了近三十架日机,但是“汉武帝”号依然受创,被迫在七月十日脱离编队返航。两天后,在得知〖日〗本海军的航空战队已经回到〖日〗本海之后,鲁志刚做出了撤退决定。

    显然,两艘航母,肯定干不过得到岸基航空兵掩护的四艘航母。

    到七月底,已有近二十万日军登上朝鲜半岛。

    只是,日军打得也不顺利。

    六月中旬,〖中〗国就应朝鲜王国的要求,向朝鲜增兵十万,其中五万留守汉城,另外五万则南下布防。在日军登陆釜山之后,〖中〗国陆军开始大举入朝。到七月底,入朝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五万。

    也就是说,〖中〗国在朝鲜的兵力超过了日军。

    更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得到了空军的有力支持。

    日军登陆釜山的时候,就遭到了〖中〗国空军的袭击,只是损失并不大,主要是航空战队为登陆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防空掩护。问题是,航空战队不可能一直在登陆场活动,而且舰载战斗机也不可能持续出动。可以说,只要航空战队撤走,登陆釜山的日军就难以动弹,甚至难以组织起有效防御。

    到七月底,〖中〗国部署在朝鲜、以及用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飞机已经超过一千架。

    显然,这是日军办不到的。

    〖日〗本没有成立空军,其岸基航空力量全部归属于陆军航空兵,总共只有不到两千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只有六百架,剩下的也主要是战术轰炸机。这些日机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航程太短。当时,只有“零”式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能够从〖日〗本本土起飞前往朝鲜上空作战。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航空战队,登陆釜山的日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掩护。

    至于空中支援,就更加不可能了。

    结果就是,到七月底,二十万日军依然盘踞在釜山地区,并没有按照〖日〗本陆军军令部策划的那样向北推进。

    与欧洲战场不同,朝鲜是一个以步兵为主的战场。

    原因很简单,朝鲜既没有供机械化部队通行的道路,地势又崎岖不平,根本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当然,日军也没有多少坦克战车。

    有趣的是,〖中〗国陆军的入朝部队也没有多少装甲力量,数量最多的是配备了机关枪的轮式装甲车。

    朝鲜战局的关键不是看谁投入的地面部队多,而是谁掌握了制海权。

    要知道,就算〖中〗国与朝鲜相邻,运输也主要走海路。如果靠地面运输,根本无法支持二十五万作战部队本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海运,登陆釜山的日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别说占领朝鲜,能够守住釜山就不错了。

    这下,问题来了。

第七十四章 各打各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