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5章 东虏故都,顽抗到底[2/2页]

    “明军残暴不仁,欺压我等上百年之久,幸有太祖皇帝起兵反明,才使得我们能有今日的温饱生活。今日明军想要赶尽杀绝,那我们就与明军死战到底。”

    “说的没错!明军不给我们活路,那我们就与明军血战到底,誓死也要守住我们的赫图阿拉城。”

    “太祖皇帝能以十三副铠甲起家,打下了如此广袤的疆土,我们身为大清国的子民,必当要守住这份疆土。”

    “死战到底,与明军拼了!我们要让明军知道,大清国只有战死的勇士,没有投降的懦夫。”

    “对!与明军死战到底,守住我们的城池,要让明军付出惨重的伤亡。”

    “......”

    城头上的一千多名东虏士卒,也是神情一片激昂,似乎一点也不畏惧城外的一万六千威武军骑兵。

    这不得不说,真是无知者无惧。

    ........

    对于城头上不断传来的高吼之声,萧华、王良等人皆是毫不在乎,脸上甚是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区区一座只有上万人口的东虏城池而已,可战之兵更是不到十分之一,面对着一万六千威武军骑兵的包围,竟然不知半点的畏惧,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

    待得榆国公率领着大部兵马到来后,也不知城头上的那些东虏士卒,还能不能高声大吼的那么激昂。

    “立即传令下去,严密包围整座城池,不能放跑任何一名东虏。”

    萧华、王良等人并没有下令进攻,而是严密包围了赫图阿拉城,等待着刘博源率领大部兵马到来。

    ........

    当日下午酉时三刻(下午17点45分)。

    刘博源率领着威武军大部兵马,抵达了赫图阿拉城。

    望着城头上惊慌一片的东虏士卒,刘博源没有丝毫的神色变化,目光来回观察着整座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是为满语,汉意为横岗,即为平顶山岗。

    其始建于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在大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奴酋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史称‘后金。

    大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皇太极尊此城为‘天眷兴京。

    作为后金的肇兴之地,赫图阿拉城依势筑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之上,地形峭壁峥嵘,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城内的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垣,城墙高有七尺,以土石杂筑,分内外两城。

    外城周长约十里左右,内城周长约五里左右。

    外城设有九门,即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并驻扎着满洲八旗精锐兵马。

    另外,外城还建有点将台、校场、仓廪区等建筑。

    而在内城之中,则是设有南、北、东三个城门,建有汗宫大衙门、八旗衙门、关帝庙、城隍庙、启运书院、文庙等。

    汗宫大衙门呈八角形,俗称‘金銮殿,也就是奴酋努尔哈赤处理朝政与居住的地方。

    “传令下去,准备发起进攻吧!”

    待得观察完整座赫图阿拉城后,刘博源当即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喜欢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请大家收藏:

第1315章 东虏故都,顽抗到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