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6章 太子登基,新皇称帝[1/2页]

    崇祯十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朝廷举行大朝。

    不过今日的大朝,并不商议处理任何国事,而是要为新帝的登基做好准备。

    而这个准备,则是称之为‘劝进仪式。

    之所以要进行‘劝进仪式,也是为了体现出新皇备受百官拥戴,同时也体现出新皇对先皇的孝道。

    在榆林亲王刘博源、都察院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李侍问、礼部尚书倪元璐等七位辅政大臣的带领之下,满朝文武官员们接连上书奏禀,恭请太子朱慈?R登基皇帝位。

    而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谦逊,朱慈?R必须要与满朝文武官员们展开‘拉锯战。

    满朝文武官员们的第一次恭请必须拒绝,第二次恭请也同样是必须拒绝,到了第三次时,则是勉强答应下来。

    这就是所谓的‘三辞三让,最后再‘勉从所请。

    只有这样方才显得朱慈?R不慕权力,完全是文武百官们的盛情难却,以及还有军民百姓们的呼声太高。

    整个‘劝进仪式十分矫情,不禁使得刘博源暗自吐槽,却又无可奈何。

    ‘劝进仪式完毕后,下一步该是准备登基大典。

    这个步骤完全不用朱慈?R操心,只要银钱到位就行,礼部官员与鸿胪寺官员们全程安排到位。

    ........

    崇祯十六年十月五日,诸事大吉。

    在经过了近十天的准备后,大明第十七位皇帝朱慈?R正式开始了登基仪式。

    整个登基仪式是在奉天殿举行的。

    早上辰时初(早上七点),奉天殿外的广场之上。

    榆林亲王刘博源、都察院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李侍问、礼部尚书倪元璐等七位辅政大臣,早就带领着满朝文武官员们站立在此。

    大殿门前,礼部官员早在东阶之处设下了?洗,为新皇洗手做准备。

    殿前的正前方,则是设下了祭天香案,为新皇祭告上天做准备。

    祭天香案的后面,则是陈设祭祖香案,以便新皇祭告列祖列宗。

    大殿门前的左右两侧,站满了锦衣卫大汉将军,另有一把金椅摆在中间。

    金椅摆在了香案之后,方向朝南,代表的是‘坐北朝南,南面称孤。

    还有在金椅的前方处,放置了一套帝王冕服,以便告知上天与列祖列宗,大明将有新皇登基。

第1526章 太子登基,新皇称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