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章 石破天惊(下)[2/2页]

    一个个喊得比谁都凶,金额也是高得离谱,但弗兰茨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有人会趁机消费爱国热情。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诈捐、骗捐的事件也不少,所谓的捐款有时候甚至能不能落实1%都是问题。

    十九世纪这种事情自然更加无法避免,不过弗兰茨从来不觉得对于国家来说富人的施舍是必需的。

    要靠国家退让,靠特殊政策交换来的施舍并不是慈善,那只是交易而已。

    捐款本应是一种自愿行为,但却被戴上了太多的枷锁,同时又被一小撮人利用了起来成为敛财和避税的工具。

    其中和幕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肮脏交易,实在难以定义。

    捐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透明度问题,以及责任划分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如果要求公开每一笔捐款的详细流向和来源,不仅增加了捐款者的负担,更是增加政府和机构的行政成本,甚至还会给一些捐款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不这样就永远无法做到透明,更是难以搞清资金流向,至于所谓的责任人也根本不可能存在。

    所以似乎只能靠国家让渡利益来维持某种程度上的透明,那这会不会从一开始就错了?

    于是乎弗兰茨亲自给此时那些“大爱国者”们泼了盆冷水,一道道法令下去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为了不让某些人通过消耗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同情心来为自己牟利,弗兰茨只能担上贪婪的恶名了。

    奥地利帝国政府和皇室共同搭建了一个募捐平台,并且公布法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发起募捐。

    有需要募捐的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政府或者皇室的办事机构,经过审核后会定下一个合理的金额再发布募捐。

    这在此时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为,不光要消耗大量行政力量,更会留下贪婪的恶名,甚至给阴谋论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不过这与某一天整个社会同情崩溃的惨剧相比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至于那些所谓“富人”的施舍,弗兰茨觉得奥地利帝国不需要,他更不觉得某些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的银行家和金融集团们会给这个国家捐款。

    弗兰茨的行动让北意大利的臣民有些迷惑,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捐钱捐不出去的情况。

    哪怕是平日里那些富商老爷们也不会拒绝所谓的份子钱,至于教会和其他慈善组织则更是随时欢迎任何数额的捐款。

    其实有些人是真的打算勒紧裤腰带把自己从牙缝中省出来的钱捐给国家打匈牙利人。

    不过他们大多数只被允许捐款1弗罗林,而那些没有身份证明的南意大利只被允许捐款5格罗申。

    至于多出来的钱,政府工作人员建议爱国者们购买国债,并且宣称这是一种很新潮的爱国方式。

    (格罗申,奥地利帝国货币,三十格罗申等于一弗罗林。)

    1849年一月一日,弗兰茨宣布奥地利帝国进入战争状态。喜欢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请大家收藏:

第138章 石破天惊(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