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台前(中)[2/2页]

    作为维也纳大主教,奥地利帝国教会的掌舵人,皇帝名义上的老师,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弗兰茨。

    “陛下,您的意思是?”

    劳舍尔大主教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相信弗兰茨绝非常人。其实以一个信徒的视角来看,这位皇帝陛下简直比圣人还要圣人。

    圣人摩西不过是分开了海洋,而弗兰茨可是将人拉出了地狱,战胜了病魔,打败了异教徒,驱逐了黑暗,并且将“福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弗兰茨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弗兰茨这番话自然是别有用意,劳舍尔大主教与弗兰茨相处多年也能猜到这位皇帝陛下的意思。

    于是乎奥地利帝国的教会也开始行动起来,只不过与此时其他国家的教会不同,奥地利帝国的教会不止有钱还有军队。

    虽然那些军队名义上只是雇佣兵,但他们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究竟是在为谁效力。

    这一次教会派遣的支援中除了波兰人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阿尔巴尼亚人。

    实际上教会虽然视阿尔巴尼亚人改教是一场重大的宗教胜利,但是却并不太相信他们,毕竟这些人都有改教叛教的前科。

    这一次集体改教很大程度上源于,阿尔巴尼亚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并对奥斯曼帝国没有足够的信心。

    作为边民他们很清楚作为弱势一方会遭遇什么,强国的凌辱,本国猜忌打压,甚至直接当作棋子就像之前的战争一样。

    (虽然现在一提到阿尔巴尼亚都会称其为了欧洲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但历史上阿尔巴尼亚人曾经多次改教。

    他们最初信仰天主教,然后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拜占庭人来了就信东正教,威尼斯人来了就信天主教,奥斯曼人来了就信伊斯兰教,苏联人来了他们就是无神论者。

    阿尔巴尼亚曾经是世界上无神论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甚至要远远高于后世某东方大国,纯度堪比99K黄金。)

    教会内部的决定是让阿尔巴尼亚人用他们的血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如果他们死在战场上那毫无疑问是为了信仰而死,死得其所。

    如果他们只是假意投靠,那么俄国人还会再给他们上一课。

    其实普鲁士那边比奥地利还要热闹年莱茵地区险些从普鲁士分裂出去,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就要归功于科隆大主教。

    但这一切还要从普鲁士内部的构成说起,莱茵地区是普鲁士在维也纳和会上获得的战利品,并非原本勃兰登堡的土地。

    过去莱茵地区并不被认为是一片富庶之地,于是乎梅特涅大手一挥就将这块不毛且靠近法国的领土塞给了普鲁士,而奥地利则拿走了北意大利的膏腴之地。

    莱茵地区也本不该有对抗中央的资本,然而随着工业时代,以及战后和平的到来,这片土地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原本的不毛之地一跃成为了普鲁士最富庶的地区。喜欢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请大家收藏:

第25章 台前(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