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长崎[1/2页]
虽说数据统计不清了,但可以想见,这对双方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李如松的亲近家丁李宁也死在此战中,他和李如松亲如兄弟,李如松也为他下马痛哭。60;62; 战后,两边都无力在进行大的战役了,便开始进行和谈——从这点上说,朝鲜人的催促确实是起了效果。这一仗日本人打怕了,短暂的和平很快就从天降,朝鲜王回归汉城,天兵天将打道回府。60;62; 事后,朝鲜人每每提到壬辰倭乱就痛心疾首,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心。但他们每天哀叹来哀叹去,哀叹得自己都信了,最后竟然引起了一股“谢皇恩”的思潮。几年的朝鲜,有一整代人就是在这种思潮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倒是真心实意地敬奉天朝,不知道当年那些个破事的细节。60;62; 只是,这事情大明还记着,朱由检记得清楚得很。他知道,朝鲜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茬——不过,换个角度看,朝鲜人倒是特别容易被某种思想感染,陷入到莫名的狂热中。虽说一个民族打上同一个标签是不可取的,但却可以操纵朝鲜整体的思潮。60;62; 只要朝鲜一直和现在一样,维持对大明的“皈依者狂热”,那么不管是真心实意地忠诚于大明还是为了吃饭,朝鲜都是可以利用的。、60;62; 把这一股“皈依者狂热”利用好,再加以推广,朝鲜就能对朝廷派上大用场。60;62; 就比如若是搁在以前,那郑成功绝不可能直接调动朝鲜的兵马。哪怕是有天朝的旨意,朝鲜也最多派个几百几千人意思意思。但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支持天朝就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确。谁敢反对大明,就打爆谁的狗头。这不用大明去打,朝鲜人自己就回去打。60;62; 所以金自点这个“务实”的曲线救国党才会这么遭人嫉恨。他做的其实可以理解,他保住了整个朝鲜,只是对不起大明罢了,对朝鲜自己是极好的。奈何壬辰倭乱后这股尊奉大明的狂热已经被掀了起来,朱由检解放汉城更是让全朝鲜上下高呼大明万岁。这种时候,也就没人去计较金自点到底是不是曲线救国了,只清算便了事。60;62; 在这种背景之下,郑成功自然是可以像调动自己的兵马一样直接把朝鲜人调过来。60;62; 更何况,这次是对日作战,是政治正确加政治正确,正确得不能再正确了。既是响应了天朝的神圣号令,又报了壬辰之仇,何乐而不为呢。60;62; 只是,作为具体执行的人,申浏就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下场了。60;62; 若是打得好,那倒是还好办。若是打得不好,朝鲜自然是不会怪罪天朝,所有的罪责都会被推到他一个人头上。若是打赢了呢?那也是天朝的功劳,与他何干?60;62; 不管天朝如何,这报信人的差事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申浏可真的不想去干——60;62; 然而,环顾四周,船上能扛大梁的似乎就只有他一个人了。这个任务他无处可推卸,除了领命外别无他法。60;62; “卑职...卑职领命便是。”60;62; 三日后。60;62; “诶呀,申将军,你升官了?”郑成功拍了拍申浏的肩膀。60;62; “是...是...多谢国姓爷提携。”申浏低头看了自己的补服,哭笑不得。60;62; 汉城方面,金尚宪接到郑成功的命令,火线提拔申浏为庆尚南水使,从堂下官跃居正三品堂上官之职,然后领着庆尚道、全罗道、忠明道三道的水军,共计板屋船八十五艘,龟船九艘,抵达了釜山。60;62; 这几乎是朝鲜水军全部家当了,北边就只有巡防小船,大船有一艘算一艘全都在这里。60;62; 这些板屋船长三十米,长度是战巡的一半,宽度倒是差不多。全船平底,一桅,十二橹,装有18磅以下各类火炮10门,顶层则另有大量鸟铳手作为辅助。60;62; 板屋船和安宅船差不多,平时升起风帆航行,战时落帆摇橹,以避免帆被点燃。60;62; 虽说和大明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但这些板屋船对日本人却非常好用。只要不接舷,这些板屋船就能凭着炮击和冲撞力克那些脆皮日本船。60;62; 有这么一支船队,攻打长崎自然是不难,难的是攻打长崎之后的事情。60;62; 申浏知道自己根本就承受不起日本的报复。要是国姓爷一走了之...60;62; “国姓爷,打完长崎之后咱们怎么办?”60;62; “打完长崎就去江户呗。”60;62; “去江户?!江户可是...我们船上人不够啊。就算封锁了江户,我们也没办法登陆。到时候逼急了,日本人再对朝鲜来一通报复性劫掠,那可就生灵涂炭了啊。”第1753章 长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