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祖先的血[2/2页]

    冷兵器战争中,携带了大量辎重之后,因为缺乏车辆,军队的机动性极差。尤其是宁乡军,因为配备了大量火器,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

    因为没有卫星、侦察飞机,须防备敌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钻出来。所以,一般来说,军队每日也走不了多长路。到下午三四点钟,就要安营扎寨,布置防御工事。

    栅栏是必须立的,壕沟也需要挖掘,大营四个方向还得修四座望楼。讲究一点的,营中还得挖茅坑和排水渠。

    至于营外的空地上,还得撒上许多铁蒺藜,防备敌人骑兵偷袭。

    这种铁蒺藜乃是崔师傅的产品,三面有钉,制造起来也很简单。一旦敌人战马的马蹄踏上去,就会被刺穿,这匹马就算是彻底费了,以后只能做挽马使用。

    等到第二天早晨,又得起个大早,将防御工事拆卸装车。

    如此,需要耗费许多时间。

    孙元手头有六门大炮,每门都需要两匹驮马拖拽,还得有八个炮兵牵引,这一路走起来却是甚慢,每日也不过三五十里。

    这个速度让孙元大为不满,不过,这在明朝也算是相当了得的了。

    要知道,如今京城普降大雪,道路泥泞难行。

    即便是好天气,这个时代的明军一日也不过二十来里。上次孙元随王允成进京,那厮更过分,一日也不过走十来里路。从南京到北京,足足走了三月,将孙元磨得彻底没有脾气。

    孙元等待这一场空前大决战已经许久了,他也知道说不好这已经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如今的宁乡军被仍在渤海所长城边防,虽说今后的十年之内,战争一场比一场大,就没消停过。但作为帝国的边防军,因为负担着对北防御的做战计划,如他这样的边军,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不会调到辽东或者内地前线作战。

    否则,宁乡军一走,朝廷还得从其他地方调动军队过来补缺。实在太麻烦做兵部尚书,都不会多事。如此一来,说不好,他孙元和宁乡军就会被人渐渐淡忘。

    宁乡军实力本小,至于朝廷的那点军饷,说句实在话,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就没见过一文前。在渤海所多呆一天,宁乡军的力量就减弱一分。

    所以,必须好好地打上几场胜仗,狠狠地升几级官。将来无论是在宣府做个总兵什么的,还是去南方独领一镇,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孙元毫不吝啬地将手头的银子撒了出去。到如今,六门大炮已经形成战斗力;火枪手中粗陋的燧发枪也经过兵工厂沃尔夫的人,更换了更加结实耐用的枪管和枪机。

    至于普通火枪兵和长矛手,基本能够做到人手一件棉甲,军官们的铠甲上还装着铁叶子。说句实在话,在寒冷的北方,这种棉甲非常使用,具防御和保暖的功能。

    至于斥候骑兵,这群野人好象特意想同普通士兵区别开了,不但人手一件无袖棉甲,每人还得了一顶铁盔。就这样,这些老兵们还在铁甲上扣上一顶羊皮或者狗皮帽子。一跑起来,毛绒绒地在风中张扬地飘动。

    在路上走了三天之后,宁乡军终于抵达看到昌平永安城巍峨的城墙。

    宣、大两镇入卫京畿的大军已经陆续开到,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兵营。

    见宁乡军来得如此之快,宣镇其他路大军的将领们都有些吃惊。

    安扎大营之后,孙元进到城中,拜见总督天下兵马的督师卢象升。

    却不想,卢象升却不在城中,就连他的首席幕僚黄佑也不在,王允成等人在中军行辕。

    王允成见了孙元,依旧是那副热情模样,上前又是握手,又是拍肩,孙兄弟孙兄弟地叫个不停,又说,咱们弟兄一年多没见面了,这次得好好醉上一台。没啥说的,等下我们就摆一桌酒,好好说说话。

    看到他假惺惺的脸,孙元感到一阵恶心,自然是推辞了,又问督师去哪里了?

    王允成一脸的惋惜,叹息道:“军情紧急,军务繁忙,咱们弟兄等这一仗打完再吃酒耍子也成。都督师入京觐见天子去了,估计还得一两日才能回来。他老人家进京之前,命我等先守好城池,等他回来之后,再与建奴决战。”

第379章 祖先的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