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节 信件[1/2页]
这次对永历的南明朝廷发起大举进攻后,清军称得上是一路顺风顺水,从湖广到贵州再到云南,戴剑雄就没见到明军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抵抗。
这主要是因为南明三王内讧,给几省的明军造成了严重混乱,清军每到一处几乎必定有人带兵投降,就算没人投降也有内应把明军的部署、虚实报告得一清二楚,因此清军总能攻击在明军的薄弱环节,稳操胜券。同样因为三王内讧,西营上下也缺乏斗志,秦王、晋王、蜀王三系的兵将之间还互相敌视,在大军压境的局势下,不是互相拆台就是见死不救。因此清军对明军的战斗力是相当轻视的。
磨盘山一战,因为全是晋王系统的明军出战,没有什么内讧问题所以给清军造成较大的损失,但清军并没有因此改变对明军的优越感——毕竟磨盘山清军也没有战败。
戴剑雄认为今夜这场进攻也不会例外,很快就会变成一边倒的屠杀。但他和两路友军都被蜂拥而来的西营兵将围住,几经冲突始终杀不出重围,直到城北的五万大军来到,分散了西营官兵的注意力,戴剑雄才得以从重围中杀出。
直到这个时候,清军仍然认为对面的敌人不过是一些败军而已,己方还是占据优势。但越打下去,清军就越感觉不对,对面的西营降军人人舍死忘生,哪怕是身负重伤的敌人也仍高呼不止,哪怕手臂断了都要扑上来咬你一口。今夜不管三万投降的西营将士来自哪个系统,他们只想着清军要把他们残暴地杀光,满脑子都是杀降兵坑降卒的旧例,他们现在不是为了永历天子、孙可望、李定国或是刘文秀拼命,而是要在临死前弄死一个对面的清兵报仇。
情况正如吴三桂担心的一样。
如果是一般没有月亮的夜晚,敌人的斗志再强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毕竟他们也要担心误伤的问题,但今天旁边的昆明城燃着熊熊大火,清军伤亡不断增加,清军意识到无法轻易取胜后士气开始渐渐低落,而三万多西军则愈战愈勇,把几乎是他们两倍的清军打得不停地后退。
此时火势已经蔓延到南面的城楼上,巍峨的昆明城楼开始熊熊燃烧的时候,清军变得更加人心惶惶,不知道城内到底进入了多少敌兵,也不知道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不少清兵怀疑昆明快要失守了。戴剑雄左翼的友军率先开始败退,身后还追着已经杀红了眼的西军。不久,右翼的一股友军也宣告崩溃,还有溃兵向戴剑雄这里跑过来,嚷嚷着说他们的将军阵亡了。
戴剑雄赶忙带着自己的本部向北边后退,等他回身后发现后方也是一片混乱,还有的军队好像正在撤离战场。见状戴剑雄气得破口大骂,正在他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在喊自己。
片刻后,一个部下带来个骑兵,这个骑兵正是吴三桂派出的亲信之一,见到戴剑雄后这个骑士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现在没有明确的战线,东一团、西一团到处都是乱战的士兵,他也是好不容易才在这一片混乱中找到戴剑雄的面前。
“戴将军,洪经略在哪里?”这个骑士一路上边寻找吴三桂要找的将领,边打探洪承畴的位置,但所有的人都告诉他没见过洪承畴。
“洪经略?”戴剑雄也是一头雾水。
这时从黑暗中突然飞出来一支箭,戴剑雄身边的一个卫士还来不及喊小心,就被这支箭射落马下。
“大帅的命令,”这个骑士知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场合,更不多言,急忙拿出吴三桂的令箭:“戴将军火速带队回营!”
戴剑雄接受了命令,同时心里还一阵奇怪,为什么要火速回营?现在激战正酣,怎么不见吴三桂的本部前来?而且他对吴三桂的传令兵带着令箭来也有点迷惑,今天这战场上是怎么回事,传个令怎么还搞得这样郑重其事?
西营的降将马宝仍在奋勇冲杀,他面前的清军不断地后退。面前的清军似乎突然放弃战斗,脱身后头也不回地退出战场,向北方急速撤去。本来马宝是李定国的部将,昆明失守后他与晋王的联系被切断,部下完全丧失了斗志,马宝见势不可为就投降了吴三桂。
当初投降的时候马宝忧心忡忡,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自己和部下,可是吴三桂对他相当客气,没有拆散他的军队,允许他独立扎营,还提供给他粮食。吴三桂要求马宝跟着赵良栋进攻李定国,虽然马宝对这个命令感到很屈辱,但渐渐地他也只好接受命运,毕竟部下们有了一条活路,要是再拒绝吴三桂的指挥,后果可想而知。
今天晚上,马宝觉得前些日子完全是被愚弄了,吴三桂终究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们。既然吴三桂决心残杀西营的降军,他多半是有了稳妥的计划,西营降军想要逃出升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马宝带着部下冲出来拼命的时候,也没打算今天还能活着离开昆明。
但是打仗越打越顺手,西营的降军人人奋勇,眼看又有一队清军被马宝冲垮。那些清兵丢盔弃甲地四下逃散,马宝和部下不依不饶地追在他们身后,砍死每一个被他们追上的敌人。当最后一个敌人倒下后,马宝环顾四周,附近竟然已经没有敌军了!
“怎么回事?”马宝顿时也迷惑了,想杀光降军的清军,已经被击败了吗?竟然会有这样的事!
看到面前的道路上已经没有阻碍,马宝的作战欲望也迅速地消失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撤!”马宝大叫一声,带领部下迅速远离昆明而去。同时还不忘派出几个传令兵通知其他的西营友军,自己已经杀开了一条生路,要他们赶快跟着自己的队伍一起逃生。
……
离开昆明后邓名马不停蹄地奔向东川府,日夜兼程还一直小心提防,怕有追兵赶来。但快到东川府境内的时候还是没有追兵,也没有听说昆明发出的警报——靠着吴三桂的亲卫腰牌,他们带走了遇到的所有驿站的快马,没日没夜地向北狂奔。
在离开云南前,邓名在最后一个清军驿站取出吴三桂的令箭,向驿卒要了笔墨,一口气写了十几封内容一模一样的信。
封好第一封信,邓名把它交给毕恭毕敬的驿站站长:“火速送去昆明,这是给吴大帅的急件。”
看到一个驿卒急如星火地带着信件离去后,邓名又把其它信件一一封好,分别发向其它府县,除了云南还包括贵州等地。这些信的优先级就不必很高了,邓名没有指定要发给某个人,而是发给当地的衙门。
“先生写的什么?怎么写了这么多封信?”离开这座驿站后,周开荒急不可待地问道,他不知道所有的信其实内容都是一模一样。
“是一封给吴三桂的公开信。”邓名微微一笑。他先给卫士们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公开信,然后对大家说:“在信里我自称将军,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自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来昆明之前,我觉得如果让吴三桂以为我们是建昌的兵比较好,会让他死了劝降建昌的心思。不过我们大闹昆明之后,估计吴三桂很快就会认真打听我们的来历,不久他就会知道我们和建昌并没有什么关系。”邓名很清楚就算以前自己不出名,昆明大火之后也会名扬天下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假扮是庆阳王、狄将军的部下了。”
经过昆明一场大火,短时间里吴三桂肯定无力北顾,就算他知道了建昌明军内部的真实情况,他也拿不出资源和兵力威胁建昌。邓名觉得此行远比他预想的更加成功,足以让冯双礼等人恢复一些信心,坚持战斗下去,而且能够堵住那些主降派的口。
“邓先生在信里写了什么?”李星汉急不可待地想知道。听到邓名说这封信分别发到西南清廷的十几个衙门中,昆明的大乱肯定会震动西南,甚至惊动天下,李星汉的心情非常激动。自己能够参与到这种轰动天下的事情中——实在有点了不起啊。
第五十七节 信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